本站已启用无障碍浏览系统,欢迎点击访问!

灵武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灵武市政务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11-01-10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恢复默认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16日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与《灵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工作回顾

  

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支持监督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西部大开发、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和自治区沿黄城市带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强力推进兴工强市和特色优势产业带动战略,创新苦干,激情跨越,圆满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过去的五年,我们突出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4.6亿元预计增长到139.1亿元,是十五末的4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8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1.36亿元预计增长到10.1亿元,是十五末的7.4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列全国第150位、西部百强第18位,先后荣获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中国金融生态市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等称号,成为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县市之一。

过去的五年,我们突出优势特色,扩量提速,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本级财政对宁东地区的投入累计达10.6亿元,高标准实施宁东快速通道、大环境绿化、基地路网、供排水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宝塔、宝丰等煤化工接续产业园,宁东对全市财税收入的贡献率达55%。组建三大羊绒集团,以羊绒精深加工、自主品牌培育、集群式发展为一体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羊绒园区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羊绒集散地和羊绒制品加工基地。建成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废旧金属冶炼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兴力量。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节水农业配套率达75%,三大粮食作物机械化率达80%以上,粮食连续5年丰收增产,长枣种植、牛羊养殖、粮食加工、设施蔬菜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示范带动效应不断增强。现代物流业初具雏形,商贸旅游、餐饮娱乐、金融保险等服务业更为活跃。全市工业、农业总产值和服务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02亿元、12.3亿元和20亿元,是十五末的4.7倍、1.8倍和2.8倍。累计争取落实各类项目资金26.2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28.9亿元。

过去的五年,我们突出科学规划,精品建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市规划控制区面积由45平方公里扩展到91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8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由26平方米提高到31.6平方米,城市化率达49%。灵州兴唐苑、世界枣树博览园、羊绒信息大厦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成功创建自治区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唐韵、绒都、枣乡、现代的城市特色日益凸显。

过去的五年,我们突出改善民生,构筑和谐,群众得到实惠更多。政用于民生及社会事业发展的支出累计达24.9亿元。义务教育跨入全国均衡发展先进行列,两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功创建自治区教育强市。以基本养老、医疗、大病救助、城乡低保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医药费用报销比例、统筹基金使用率和实际补偿水平均居全区前列,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2010年,我们紧盯大事实事,注重统筹发展,圆满完成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0亿元,增长7.2%;工业增加值104.5亿元,增长3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6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330元和6306元,均增长10%

注重服务宁东,跨越发展的基础更加牢靠。协调保障21个重点项目建设用地2.2万亩。成立宁东公安分局,整合宁东综治中心,宁东政务服务中心功能进一步完善。设立宁东林木管护中心,实施大环境绿化2.3万亩,铺设各类供水管网3200公里。完成鸳鸯湖矿井排水整治工程。建成宁东急救中心、第二污水处理厂和东龙商业街,完成古窑子创业街改造,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主体工程。220万吨焦化、100万吨水泥粉磨站、煤基烯烃一期、清水营煤矿、红柳煤矿等项目建成投产,华电灵武电厂100万千瓦空冷机组、鸳鸯湖电厂1号机组和国华宁东电厂双机组投产发电。

注重提质增效,工业经济持续攀升。羊绒产业园区被命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预计实现产值65亿元,增长18.2%;完成国际羊绒城规划设计,组建宁夏羊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荣昌1000吨山羊绒分梳、450吨绒条项目建成投产,中银分梳设备节能改造、嘉源250吨精纺羊绒纱等技改项目顺利实施;18家企业进入中国羊绒行业百强,菲洛索菲、绒典等6大品牌被评为自治区名牌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12万吨再生铝等项目建成投产,中再生宁夏再生资源产业基地、亿能电子废弃物加工等项目进展顺利,园区预计实现产值20亿元。宁夏邮翔国际物流快递中心投入运营,陆港物流中心、宁东物流园区和梅花井铁路物流装车基地开工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和全民创业园一期工程基础设施完工,入园企业53家。银东国际汽配城一期工程建成投运,入驻企业110家。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年活动,新引进招商项目105个,其中过亿元的大项目13个,到位资金61亿元,增长93%。争取各类项目2896.8亿元,增长26.4%。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全面完成各项指标任务。

注重强基固本,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亿公斤。高标准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土地整理7.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6.5万亩。流转土地4.3万亩,实施粮食创高产12万亩,发展优质粮订单10万亩,兴唐米业公司兴唐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新植长枣1.1万亩,培育大规格苗木4000亩,建成宁夏红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00吨储藏保鲜库投入使用,与华润万家建立农超对接合作关系,设立外销网点117个,外销长枣520万公斤,实现产值近亿元,灵武长枣原产地证明商标获宁夏著名商标。新建规模养羊园区(场)25个,发展专业养羊村8个、适度规模养殖户9700户,羊只存栏超过100万只出栏277万只,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巩固奶产业和生猪产业,牛饲养量达9.6万头(奶牛存栏2.6万头),生猪饲养量达23万头。在全区率先实现电子饲料医药配送管理。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整治旧庄点11个,建设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5个,改造农村危房500户,卫生改厕8000座,建成沼气池960座,推广节能灶2160台。新修改造乡村道路16155公里,城乡通车里程累计突破1500公里。完成治沙造林5万亩、荒漠化治理6.8万亩,启动沙生植物园建设。在全区率先完成村级债务化解。

注重提升品位,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全面实施城市西扩战略,完成新区控制性详规和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新区一期道路、供排水、水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工,国防教育中心、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开工建设,四中、五小和景观大桥完成主体工程。实施高庙东侧等5个片区拆迁改造,开工建设面积达134万平方米,建成西湖名邸等商住房106万平方米,1956套廉租房竣工,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开工建设。新汽车站、火车站站前广场工程完工。完成兴唐苑、高庙公园亮化,改造供热管网1.8公里,铺设供排水管网20公里、天然气管道34公里,新增城市绿地22万平方米。高标准打造黄河金岸,38公里滨河大道及连接线工程全线贯通,栽植各类树木440万株,世界水车博览园一期工程完工,黄河书院二期完成主体工程。在全区黄河金岸建设评比中我市获先进奖。

注重统筹兼顾,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办人民满意教育八项行动,实施百名教师轮岗支教,加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奖励补助,在全区率先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高考上线率较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培养输送技能型人才600人。大力开展创业促就业行动,创业带动就业7500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580个,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深入开展,成功创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认真落实妇幼卫生四免一救助政策,受益群众5337人次。中医院门诊综合楼、崇兴等3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全面完成,妇幼保健所投入使用。建成临河、崇兴等4个乡镇计生服务站,改造村(居)计生服务室52个,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通过验收。手足口病、甲流等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得到强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面启动,为60以上农民按月发放基础养老金55元;为65岁以上女性、70岁以上男性且无固定收入的城乡居民每月发放生活补贴80元,在全区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城市低保户人均月保障标准由128元提高到148元;大病医疗救助标准提高20%最高救助比例达85%,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最高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72%58%,报销比例居全区之首。全年累计发放各类救助保障资金3000万元,受益群众2.8万人次。深入开展文化六进活动,新建村级文化室、农家书屋45个,组建群众文艺团队12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10非遗项目列入银川市名录。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解决了山区1600户群众接收电视信号难问题。水洞沟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我市荣获中国优秀文化休闲旅游城市称号。加快平安灵武建设,成立应急救援大队,组建乡镇治安联防中队,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群体上访人次成倍下降,我市被列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县(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月活动,各民族团结和睦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认真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续编出版《灵武市志》,县级一级档案馆建设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

融、税务、电力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工商联、工会、外事和青年工作扎实开展,国防教育、人民武装、优抚安置工作不断加强,产业扶贫、对口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质量监督、市场监管、保险、邮政、通讯、气象预报、人民防空、防震减灾等工作均取得新的成绩。

注重政府自身建设,执政能力显著提升。深入开展民风民俗教育和五送两带主题实践活动,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意见39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75件,办结率达90%以上。加大行政监察和问责力度,处分5人,诫勉谈话18人次,廉政谈话35人次。强化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领域监管,成立全区首家县级招投标交易中心,招标项目实现规范管理。对136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预决算审计,核减资金5787万元。完成政务服务三级网络建设,建成电子政务和网上审批系统。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我市荣获自治区依法行政先进集体。

盘点2010年的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灵武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城乡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大局更加和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驻灵中央、区属各单位鼎力协助的结果,更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辛勤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各族干部群众,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进程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规模优势不够明显,产业链条还不完善;初级产品和粗加工仍占较大比重,精深加工、科技创新、自主品牌培育及市场开拓尚未取得大的突破;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新农村建设缺乏产业支撑,农民增收难度较大;社会事业发展和经济增长速度不相协调;干部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与跨越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及2011年工作重点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我市迸发优势、奋力赶超、凝心聚力、阔步跨入全国百强的关键时期。综合判断和把握形势,我们既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也将迎来大有作为的宝贵机遇。一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呼包银经济带、能源化工三角、陕甘宁革命老区等重点经济区的规划建设,为我市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政策机遇和发展空间。二是国务院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指导意见等政策的出台,更有利于我市发挥土地、区位、资源等优势,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工业发展新的增长极。三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和沿黄城市带建设步伐的提速,必将促进产业、人口、技术等要素再聚集、再辐射,进而加速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四是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思路更为清晰,跨越争先的氛围、劲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浓厚和强烈。这些都为我们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新一轮发展热潮中实现更高更快跨越的信心和决心。

十二五时期的总体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市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城市化率达到56%。通过实现上述目标,使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统筹发展更加协调,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将灵武建设成为全区最有活力、最具竞争力的核心区,力争2012年跨入中国百强县十二五末城乡居民收入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

各位代表,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站在新的起点上,奋力实现中国百强县目标的冲刺之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咬定双争目标,坚持兴工强市和特色优势产业带动两大战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社会建设、加快民生改善,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干部队伍群众工作,全面完成大事实事,努力建设和谐幸福新灵武。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分别控制在9.5‰14‰以内;完成银川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一)全力服务宁东建设,在拉动跨越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抓好一号工程项目协调服务,加大宁东软硬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快宁东公安分局、综治中心建设,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规划建设宁东环境监测监察站,强化宁东环境监管,建成生态林管护中心,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完善宁东产业工人生活基地基础设施,加快棚户区改造,抓好锦龙商业街及梅花井铁路物流装车基地建设;实施山东盛大二甲醚、宁夏捷美丰友大化肥等项目,确保灵武电厂二期工程竣工投产,力促神华宁煤烯烃二期、鲁能甜水河煤矿等大项目开工建设。

(二)坚持兴工强市战略,在优势产业扩张提速上实现新突破

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做大做强三大产业,加快工业优势产业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进程,倾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聚集地。做大羊绒产业,围绕羊绒生产工艺、产品设计、产品销售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目标,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力度,实施中国灵武国际羊绒城项目,申报自治区轻纺产品出口基地,完成中银绒业原料厂及西部皮草、金海皮革、成丰工贸新厂建设,力争羊绒产业实现产值80亿元以上。做大循环经济产业,完成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天然气、供水、绿化工程,组建再生资源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规划建设家电、汽车、摩托车以旧换新交易中心,推进中再生宁夏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大型集散交易市场建设,构建西北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引进大型深加工项目2个,创建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区,力争实现产值25亿元以上。做大精细化工产业,主动承接宁东煤化工产业下游产品及延伸产品深加工,加快推进灵州综合工业园和南京扬子石化工业园建设,不断提高产业关联度和集中度,努力打造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精细化工产业聚集区。

善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和全民创业园运行机制,实施园区二期工程,重点抓好山东昂立集团100兆瓦太阳能电池单片等项目,力促入园企业投产达效。狠抓节能减排,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严格两高一资项目市场准入。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特色基地提质增效上实现新突破

着力打造以有机大米为代表的国家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稳定粮食种植面积36万亩,实施粮食创高产12万亩,种植富硒米、有机米2万亩、冬小麦10万亩,发展移动大棚3000亩,种植瓜菜6万亩;培育壮大兴唐、昊王、金双禾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力争粮食加工业实现产值12亿元。着力打造以灵武长枣为代表的国家优质果品基地,新植灵武长枣1万亩,推广标准化示范管理2万亩,完成大规格苗木嫁接2000亩;加快长枣贮藏保鲜和深加工科技攻关,实施3000吨长枣果酒、3000吨长枣智能化分级分选包装项目;健全农超对接运行机制,新增外销网点100个,举办第五届灵武长枣节;立足传统优势,大力推广反季节栽培,扩大种植规模,提升果品品质。着力打造以山草羊为代表的国家羊肉生产加工基地,巩固良种肉羊繁育场5个、高效集约化羔羊育肥场20个,力争羊饲养量达到400万只;建成百万只活体羊交易中心,引进羊肉深加工企业1家;推进奶牛出户入园工程,力争牛饲养量达6.3万头(奶牛存栏2.2万头)。

加快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力争生猪饲养量达24万头。加大动物疫情防控和生鲜乳监管力度,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实施农业科技推广工程,建设乡镇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10个,培训技术指导员100名,发展科技示范户1000户。

(四)加速推进城镇化,在提升功能品味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突出唐韵、绒都、枣乡、现代的城市特色,进一步加强规划编制管理,完成新区南区、西区控制性详规及专项规划。实施新区供电、供气、供热工程,规划建设新区一院、两馆、四中心(电影院、文化馆、图书馆、综合体育中心、国防教育中心、休闲健身中心、西湖文化产业中心),启动建设人大政协、公安司法大楼和宝塔石化产业工人居住区,建成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和上元名城、灵州华府、枣园湖畔等商住房。实施东锅炉房周边等片区拆迁改造及主要街区特色改造,完善背街小巷道路、亮化等建设。推进世界水车博览园二期、黄河书院续建工程,建设滨河水岸度假村和机场后勤服务基地。加快建设羊绒园区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城市第二水厂,实施南二环延伸及火车站至滨河大道连接线工程。建设保障性住房9.5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500户。加快推进临河、宁东、东塔、崇兴4个城乡一体化试点编制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及村庄布局规划新建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2个,整治旧庄点7个,卫生改厕2000座,推广节能灶3960台。深入实施农村环境集中连片综合整治,创建环境优美乡镇1个、生态村2个。启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编制生态移民安置规划,抓好狼皮子梁移民安置点建设,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年度移民安置任务。

(五)推进现代服务业,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实现新突破

依托区位优势,加快建设三大中心,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促进现代服务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完善空港物流中心基础设施,抓好项目推介宣传和货源组织,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入驻园区,力促宁夏艾依莎国际、宁夏领鲜公司投入运营;抢抓自治区向西开放战略机遇,编制临空经济区详规及专项规划,实施一期道路、供排水等工程,力争3年内打造物流中心。加快陆港物流中心建设,打造以工业制品物流为重点、农产品物流为补充、服务周边县市的综合性铁路物流服务聚集区。完成宁东物流中心一期建设,力争引进2家规模物流企业,为宁东基地煤炭、煤化工、电力、新材料等产业提供生产资料交易、专业物流和综合配套服务,打造辐射宁夏及周边地区的能源化工产业生产资料集散中心和供应中心。

提升宾馆餐饮和娱乐业层次,打造以唐城商贸广场、开元商业街、凯悦国际饭店、东方银座为中心的商业聚集区。整合汽车服务行业,实施银东国际汽配城二期工程。

(六)坚持扩大开放,在增强发展活力上实现新突破

围绕宁夏沿黄经济带、呼包银经济圈、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能源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区等重点经济区建设,努力扩大合作交流,深入开展跨地区、跨领域经贸协作,倾力打造内陆开放核心区。支持企业通过合资、控股、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壮大提升企业实力。编制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规划,积极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沿海地区大企业强势对接,开展小分队招商、节会招商、以商招商,力争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紧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战略机遇,围绕生态环境、城乡基础设施、循环经济、民生保障等领域,筛选、论证、上报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加强与国家部委、自治区有关厅局衔接,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自治区计划盘子,力争落实项目资金10亿元,以大项目保增长,以好项目调结构,以新项目促转型。

(七)突出改善民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上实现新突破

继续推进办人民满意教育工程,制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基本普及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力争高考上线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改扩建第一小学等10所中小学,抓好新区公立幼儿园、5所乡镇幼儿园和职教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建成第四中学、第五小学;加强校园安全工作,规范校车管理,免费接送农村中小学生。启动创建西部内陆教育强市示范市(县)。

建设市级就业保障服务中心及崇兴、白土岗、梧桐树、郝家桥4个乡镇就业保障服务站,落实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创业带动就业6000人,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转移就业3万人。推行企业职工工资协商制度,加强劳动监察,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建市区、宁东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临河卫生院,扩建市医院住院部。推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在职在岗干部职工及50岁以上农民免费体检,逐步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加大中医药技术应用推广,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重大传染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巩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市创建成果,争创自治区星级乡镇2个。全面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事业。抓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为500户山区群众安装电视信号接收设备。深入推进文化六进活动,组织开展三个百场系列文艺演出。加大水洞沟、长流水景区和恐龙化石馆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力度,打造集历史文化、生态观光、代服务于一体的精品旅游带。加强古树、风景名胜及文化遗产、文物古迹保护,挖掘农耕文化、大漠文化,充分展示唐风古韵、灵武风情和时代风貌,倾力打造黄河文化荟萃地。

启动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做好困难残疾人救助工作,为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免费发放轮椅100辆。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住院报销比例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95%以上。在全区率先统一城乡低保、大病医疗、高龄津贴、贫困家庭救助保障标准,倾力打造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市。

大力推广白芨滩防沙治沙模式和经验,以草原恢复、防风固沙、防治水土流失为主,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完成防沙治沙3万亩。坚持开发与治理并重,加快推进建筑节能改造,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倾力打造生态文明先进市。

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加快依法治市进程。启动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创新和完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等五大体系,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加强应急预案、队伍和网络建设,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推广乡镇社会治安联防中队试点经验,争创自治区平安市。加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拓展法律援助覆盖面,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以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为抓手,建立五送两带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民风民俗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倾力打造民族团结和谐模范市。

(八)坚持科学施政、依法行政,在提升执行力上实现新突破

面对跨越发展的重任,面对全市人民的殷切期盼,我们将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双争、一切服务双争的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团结带领政府全体成员,以宁夏跑第一、西部创一流、全国敢争先的豪情壮志,瞄准目标打头阵,千方百计求突破。我们将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领导包干负责制,坚持月度检查、季度考核和绩效考评,加强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难点问题的督查督办,对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实行严厉的行政问责,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纪律确保目标步步有推进任务件件有落实。我们将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继续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群众听证等机制,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保证市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做到每一项决策、每一项政策都符合发展实际、顺应人民期盼。我们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确保行政权力依法、公正、有效运行。我们将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格控制公务支出,不断降低行政成本,切实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在人民群众最需要、改革发展最关键的事项上,努力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团队。

各位代表十二五发展的美好前景鼓舞人心,跻身中国百强的宏伟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同心同德,砥砺奋进,为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新跨越建设和谐幸福新灵武而努力奋斗!

  

  

  

  

  

  

  

注解:

1、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2、统筹基金:有单位缴费统一放入一个公共的基金账户,然后从这个统一的账户中支出基金给那些需要享受待遇的参保人员。

3、棚户区改造: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

4、农超对接: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为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

5、原产地证明商标:是将地理标志和原产地名称纳入证明商标制度中,在《商标法》之下加以保护的一种类型。注册原产地证明商标是保护原产地名称的有效方式。原产地证明商标强调的是该地域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以及该环境对商品品质特征的本质影响。

6、八项行动:市委、市政府《关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意见》提出的稳才引才、名校培育、名校长培养、名教师培养、铸师魂、教科研、资源整合、校园文化提升八项行动。

7、四免一救助:费婚前医学检查、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免费筛查新生儿3种疾病、免费治疗筛查出的患儿,对贫困孕产妇急救进行救助。

8、文化六进活动:化进军营、进企业、进寺院、进农家、进工地、进社区。

9、呼包银经济带:以京包——包兰铁路、集(宁)——通(辽)铁路和110国道为主轴线,以呼和浩特、包头、银川、榆林等城市为依托的呼包银——集通线经济带,利用该经济带富集的能源、煤炭和石油天然气资源,将其建成沟通京津地区的经济腹地、我国三北地区的骨干通道、向北开放的前沿地带、北方重要的生态防线和重要的农畜产品加工和输出基地等。

10、能源化工金三角宁夏宁东、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三地区在地理上构成的几何三角地带,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能源资源富集区。

11、城市矿产:指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和蕴藏于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中,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

12、两高一资:指高污染、高能耗、消耗资源型项目。

13、生态移民:治区党委、政府将中南部不适宜生存地区的贫困群众搬迁安置到近水、沿路、靠城的区域,减轻中南部地区发展压力,解决沿黄经济区劳动力短缺问题,促进山川互济、共建共享。

14、五大体系:指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中所包含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层基础建设体系。

  


  

灵武市201110件大事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1

保障服务宁东基地建设

坚持把服务宁东作为一号任务,把环境建设作为第一责任,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加快完善宁东产业工人生活基地配套设施,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加大宁东环境监管力度。

2

完成移民安置年度任务

科学编制移民安置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同步推进生态移民和劳务移民。抓紧落实土地、水源、资金等,尽快启动建设一期安置点基础设施及配套生产设施,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年度移民安置任务。

3

提升羊绒产业发展层次水平

围绕羊绒生产工艺、产品设计、产品销售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目标,提高园区配套能力,完成自治区轻纺产品出口基地申报工作,加快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高新技术研发能力建设,加大品牌培育宣传和市场开拓力度,实施中国灵武国际羊绒城项目,争取开工建设鹿王60万米羊绒面料厂,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4

建设以灵武长枣为代表的国家优质果品基地

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抓好大规格长枣苗木繁育、贮藏保鲜和深加工,提升长枣基地标准化示范管理水平。健全农超对接运行机制,加大灵武长枣品牌保护力度。举办第五届中国灵武长枣节。

5

发展壮大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

进一步完善示范区基础设施,加大相关行业整合入园力度。加快建设中再生宁夏再生资源产业基地,构建西北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型深加工项目2个。组建再生资源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

6

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

制定《灵武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创新和完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层基础建设体系,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7

推进新区建设,强化城市管理

编制新区南区、西区控制性详规,加快在建工程进度,推进配套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抓好124中心建设。健全城市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启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

8

深入实施黄河金岸精品工程

争取已完成规划设计工程全部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塞上农民新居建设,加大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编制临空经济区详规及专项规划,争取启动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银川国际空港物流中心。

9

建设以山草羊为代表的国家羊肉生产加工基地

提升现有养殖园区管理水平,稳步扩大养殖规模,引进大型深加工企业,抓好自繁自育、市场营销、科技示范、饲草保障、精深加工等关键环节。羊饲养量突破400万只。

10

深入开展以讲文明、守规矩、铸和谐为主题的民风民俗教育活动

以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为抓手,开展和谐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及文明社区、村镇、单位及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五送两带长效机制。

  

  

灵武市201120件实事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主    要    任    务

1

全面实施办人民满意教育八项行动

制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改扩建第一小学等10所中小学,新建新区公立幼儿园和5所乡镇幼儿园,启动职教中心二期工程。规范校车管理,免费接送农村中小学生,为学校配备校医。

2

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完善救助机制,统一城乡低保、大病医疗救助、高龄津贴、供暖补助等标准。

3

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

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村)。大力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完成500立方米沼气池建设,推广节柴灶960台、太阳灶3000台。

4

加快旧城改造

实施主要街区穿衣戴帽工程,加大背街小巷改造力度,完成3个以上片区拆迁改造。

5

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为全市60岁以上农民发放基础养老金,参保率85%以上。

6

建设保障性住房

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建设力度,逐步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7

加快推进全民创业行动

完成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和全民创业园一期工程,争取启动二期建设。发放青年就业创业小额贷款100万元,建立青年创业联合会。

8

开展健康体检活动

为在职在岗干部职工及50岁以上农民免费体检。

9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完成5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10

实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

项目

争取财政奖补项目资金,完成3个农林场、22个行政村道路、沟渠、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11

实施残疾人帮扶工程

为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免费发放轮椅100辆,为残疾学生发放助学金,为贫困残疾人发放生活救助金。

12

保障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加强劳动监察,推行企业职工工资协商制度,农民工工资清欠率达95%以上。

13

创建自治区平安市

全面推广乡镇社会治安联防队试点经验。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刑事发案率较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启动实施六五普法规划。

14

开展百名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

鼓励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企业,信息科技特派员创办经济实体8-10家,法人科技特派员创办百万元以上企业15家以上。

15

实施农业科技推广工程

确定科技示范户1000个、技术指导员100名,建设乡镇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10个,培训技术员100名。

16

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2万亩。

17

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

解决500户山区群众看电视难问题。

18

建设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建设市级就业保障服务中心及崇兴、白土岗、梧桐树、郝家桥4个乡镇就业保障服务站。

19

提升村(居)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提高乡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力度,完善九类公共卫生服务。

20

实施南二环延伸及火车站滨河大道连接线工程

规划建设南二环向西延伸一级公路、火车站滨河大道连接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