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使用管理和效应,加快推进我市生猪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有效保障猪肉市场供应和社会稳定,根据自治区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23年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直达资金)预算的通知》(宁财(建)指标〔2022〕55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生猪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生猪生产发展和稳定猪肉市场供应,建立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长效机制,促进生猪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科学合理使用资金,充分发挥使用效益,切实解决我市生猪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我市生猪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项目实施原则
奖励资金管理坚持“引导生产、多调多奖、公开透明、公平合理、专款专用”的原则,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实施。
三、目标任务和标准
依据财建〔2015〕778号文件要求,我市计划对生猪养殖户从区内外引进优良种猪(含二元母猪)进行补贴,补贴数量2200头,补贴标准为每头1000元,实际引种数量超过计划补贴数量按比例折算进行补助。
四、项目资金来源
资金来源为2023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共计220万元。
五、项目申报对象及要求
1.灵武市辖区内的生猪养殖场(户)、合作社、公司中实施,养殖场需取得营业执照及《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2.引进种猪的规模场各项养殖硬件设施良好,具备标准化饲养条件和繁育条件;消毒和防疫、粪污处理设施、设备达到动物防疫标准。
3.引进种猪每头不得低于2000元。
六、项目实施程序
(一)项目实施单位的确定。按照申报条件,采取自愿申报的方式,各生猪养殖场(户)先申报至辖区畜牧兽医工作站,由各乡镇畜牧兽医站上报拟引种养殖场(户)名单。
(二)引种报备和初步验收。养殖场(户)引种前须向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报备,向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申请宁夏种用动物备案表,养殖场自行组织引种。供种场必须具有:营业执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均在有效期内)、《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需提供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动物调种检疫手续、动物疾病控制中心出具的最近六个月猪瘟、口蹄疫、蓝耳、伪狂犬抗体检测报告以及第三方监测的非洲猪瘟检测报告,且系谱档案齐全,基础设施完善,饲养管理规范。引猪到场后,通知所在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查验种猪购销合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抗体检测报告、票据等,并执行隔离观察制度。
(三)项目验收。年底由项目领导小组组织专家考验收小组,对种猪引进进行检查验收,经验收合格后,给予引种补贴。
七、项目实施时间
本项目实施时间为:2023年1月-12月底。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项目实行目标管理,农业农村局负责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各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配合完成各养殖场申报、引种、验收及种猪管理工作,为了保证种猪调购任务的顺利完成,特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
1.项目领导小组:
组 长:谢 刚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李学军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
副组长:冯兴明 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
成 员:王占林 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任
杨 鹏 农业农村局产业办主任
何金芳 农业农村局会计
杨少林 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畜师
徐正国 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畜师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项目统筹实施、监督及项目资金管理等,确保项目有序推进,保质保量完成。
2.项目实施小组
组 长:冯兴明 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
成 员:徐正国 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
杨海燕 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畜牧师
陈 凤 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助理畜牧师
崔凤飞 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助理兽医师
马 芳 动物卫生监督所助理兽医师
刘金云 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助理兽医师
李学军 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郝家桥服务区负责人
李阳东 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梧桐树服务区负责人
马天艺 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崇兴服务区负责人
王继东 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临河服务区负责人
史春芳 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东塔服务区负责人
赵灵生 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狼皮梁服务区负责人
余 勤 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白土岗服务区负责人
荀 军 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马家滩服务区负责人
实施小组负责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项目申报、审核、项目验收和项目资料收集整理、引种技术指导及引种后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控等技术指导工作。
(二)加强资金监管
市农业农村局加强对种猪引进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市财政局加强对种猪引进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三)严格项目实施
根据自治区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23年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直达资金)预算的通知》文件精神,制定灵武市2023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实施方案,并在灵武市政府网站和农业农村局公示栏公示种猪引进补贴政策,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以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合理,使国家涉农惠农政策成为真正受惠于民的民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