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立足新时代民政工作“三基”职能,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紧扣民政工作实际,积极主动解决了一件件社会关注、群众期盼的民生问题。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构建了兜底有力、衔接有序、公平统一、高效便捷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发挥救急救难作用,下放审批权力,前移救助触角,加强信息数据比对和动态监测,切实提升兜底保障能力。截至目前,为17552名困难群众发放社会救助资金及供暖补贴8750万元,为26105人(户)次困难群众发放补贴634.5万元,为161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津贴212.5万元,为577名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74.8万元。
我市聚焦“安享枣乡 颐养灵武”品牌建设,扎实开展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运用“大数据+铁脚板”,摸排经济困难失能老人,优化调整70岁以上老年人十项服务,制定《灵武市老年养护院托管运营实施方案》,深化医康养融合,打造了以“医、康、养、护”四位一体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
同时,我市开展市级未保中心改造提升和8个乡镇(街道)未保站建设工作,通过购买服务为每个乡镇街道民政工作服务站派一名社工人才,做到“三统一”,打通服务“最后一米”;强化困境儿童兜底保障,为788名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建档,完成监护评估2146人次,开展就学服务10场,惠及261人次。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基本民生保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