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以“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优服务”为主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构建起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网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临河镇被选为全区首个全镇域村集体经济补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按照“试点先行、稳慎推进、逐步推广”的原则,制定印发《灵武市村集体经济补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试点办法》,为全市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机制保障。临河镇多次举办政策宣讲会,坚持“一村一策”推进惠民事项落实,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覆盖面。市人社局提供全方位保障服务,稳步有序推进试点工作开展。2024年,临河镇全镇7个试点村均完成本村年度缴费补助工作,补助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39人,补助资金2.79万元,有效提升参保积极性和保障水平。
据了解,自2011年7月1日起,我市统筹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截至目前,全市参加养老保险174972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80891人,领取城乡居民养老待遇14725人,人均养老金372元,待遇水平位居全区前列。基础养老金标准从制度实施时每月55元提升至315元,增长472.7%。
同时,我市落实特殊群体全额代缴及专项补贴,对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重度残疾人等六类缴费困难群体进行兜底保障,按照相关标准帮助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2025年上半年共代缴保费4001人52.01万元。对符合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条件的人员,及时落实财政补贴。截至目前,选择参加城居保制度的被征地农民2811人,人均领取养老金657元。
为了让居民便捷办理相关业务,我市依托信息化平台构建市、乡(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保险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取养老金定期待遇、死亡丧葬费、资格认证等13项高频事项下沉延伸到村(社区)民生服务窗口,率先在全区实现社保事项村级直办。同时在全市70个行政村、15个社区各聘用1名兼职协办员,充分发挥协办员、村干部、网格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优势,对行动不便、重度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年均办理社保事项3.5万余件,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以“精准化保障、精细化服务、创新性试点”为抓手,既兜牢了民生底线,又通过服务创新和试点探索激发了制度活力。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社保服务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更多“灵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