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水洞沟遗址发现100周年系列活动举行,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及游客参与其中。通过活动,全面展示水洞沟遗址发现100周年取得的考古研究成果,推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提升文化和旅游融合深度,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活动现场的非遗文化展上,陈列着各类具有特色的非遗产品,深受小孩子喜欢的糖画、五颜六色的编结、散发着墨香的贺兰砚、复古的器乐口弦等都吸引着游客驻足观看,展位前工作人员细致地为游客讲解着非遗产品的相关知识。
现场另一边的“智取原始密盒”的答题游戏,吸引了不少来自北京、江西、浙江、重庆等全国各地的游客热情参与,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水洞沟遗址知识大比拼,连续答对三道题的游客领取到了水洞沟遗址发现100周年纪念徽章等小礼品。
“我来自重庆合川,第一次来宁夏,最后一站到水洞沟旅游景区,这个答题游戏特别有趣,感谢热情的宁夏人民帮助我拿到这个纪念奖章。”游客李红侠说。
活动现场还设置3处沉浸式的NPC体验互动,将游客从平淡的生活里“捞”出来,开启一场奇妙之旅。真人NPC全程情景式参与其中,通过现场演绎,感受旧石器时代独特的穿越之旅。
市城区街道镇河塔社区的劳务移民子女及他们的家长也受邀来到水洞沟景区,除了参观水洞沟遗址博物馆及现场领略景区美丽的景色外,景区还邀请到了中央民族大学考古文博系考古专业研究生铁卫冬老师,为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开展考古知识讲座,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历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了解到了关于考古方面的知识,让我对水洞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镇河塔社区学生马嘉辉说。
当天,前来参加水洞沟遗址发现10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的10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到水洞沟景区,对遗址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等工作进行了现场观摩,共话景区如何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深入挖掘水洞沟遗址的文化内涵,多层次、全方位阐释宁夏历史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
“我认为,水洞沟遗址是中国非常重要的考古遗址,这一百年的考古发掘所发现的石器和动物化石都非常有价值,明晰了东亚地区人种的起源与发展。这次来见到这些标本和遗址,对我自己有很大的提高,所以我特别高兴能够有这个机会来到水洞沟遗址看看。”美国亚利森纳大学人类学学院教授欧阳志山博士表示。
“水洞沟是一个发现非常早的遗址,这么多年做了许多系统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也非常成功,可以说水洞沟的发掘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标杆。”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李文成说。
当天,宁夏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这里是宁夏》栏目也走进水洞沟景区,邀请市领导、考古学家、景区负责人等,以水洞沟遗址“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为出发点,通过沙龙对话形式,讲述灵武“千年古县”历史文化底蕴,探讨水洞沟遗址发现100周年取得的考古研究成果、创新文物保护利用理念,深入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据了解,1923年,水洞沟遗址被首次发现并发掘,揭开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篇章。水洞沟遗址百年来历经6次大规模发掘,发现了12个旧石器遗址点,出土1万余件珍贵遗迹、遗物。在跨越距今4万年到1万年左右的时间里,水洞沟的古人类留下了大量的石器、骨器、装饰品,动物骨骼化石以及火塘等数以万计的遗物、遗迹,被国内外考古专家称为“时空隧道”,更是“宁夏旅游第一站”,成为了全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