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助力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灵武市坚持以“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工作导向,深入开展市容秩序维护,突出抓好焦点问题整治,不断提升城市颜值水平,努力创建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一是强力度,常态化治理“城市病”。常态化开展辖区内主次干道、重点路段等区域巡查工作,推行“错时执法、延时执勤”工作机制,加强8小时以外市容市貌整治力度。同时,将巡查与创城督办问题相结合,不定期开展乱摆放垃圾桶、非机动车乱停放、空中缆线、门头牌匾等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巩固治理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共计规范店外经营3900余处,清理流动摊点4880处、橱窗广告6800余次、乱堆乱放1430余处、破损条幅彩带380余条;拆除破损无主门头牌匾43块;整治空中飞线200余处、乱摆放垃圾桶100余个。向商户居民宣传规范停车630余次,挂牌锁车212辆,依法立案10起。
二是挖深度,不断刷新背街小巷“颜值”。持续加强城市道路“精保细扫”工作,实施城区卫生全天候保洁,常态化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机械化清扫,定期对公共座椅、隔离栏、护栏等公用设施进行清洗“美颜”。雨天,借雨洗城、排查积水点、疏浚积水;高温天,增加洗扫频次、扩大雾炮洒水范围、抑尘降温、做靓“面子”。加大对背街小巷、卫生死角、环境“脏乱差”的整治力度,累计清理垃圾杂物228.8吨、“三乱”广告3751处,擦洗脏污垃圾桶,提升“里子”颜值。
三是有温度,听民声补强基础设施。在枣博园三期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听民声,纳建议,对照明、休闲等设施进行针对性改造补强。安装相关灯具100余盏,防腐木座椅40个,种植绿化1882.7平方米。同时,通过增加基础设施把枣博园的游客集聚在特殊范畴内,从而开拓枣博园夜间游览的发展空间,鼓励市民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展夜间经济、地摊经济,提升居民收入,带动居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