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灵武市聚焦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和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以完善制度为保障强化责任,以广泛宣传为推手提升“双创”意识,以数字赋能为手段创新食药模式,为构建食药安全监管体系保驾护航。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有序推动“两个责任”落地见效。制定印发《灵武市关于推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实施方案》《灵武市推动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督查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成立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召开“两个责任”专班会议5次和包保单位工作推进会3次。明确“三清单一承诺”制度,采取以会带训、分批轮训等方式,分层分级对包保干部、专班人员进行培训,截至目前,已建立县、乡、村三级层级对应的包保责任清单,市级领导包保 31家B级主体、各乡镇(街道)干部包保C级主体 747家、村(组、社区)干部包保D级主体388家,组建了323名包保干部队伍,通过清单式、台账式管理,打通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督促企业严格按照要求配备食品安全总监32名和食品安全员 1468名,指导企业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责任制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统一制作发放 B、C、D级包保主体工作台账5000余册,食品安全员胸牌1500个,形成包干到企、建档到人、动态调整的食品安全包保体系,让“终端见效”常态化。
二是强化督导宣传,全力推进“两个创建”提质增效。成立“两个创建”工作专班和3个包抓督导组,对标对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考核细则,从宣传氛围、检查要点、档案整理等方面切实推动两个创建工作有序落实。助推 91 家迎检明查点位经营单位提档升级,制作安装宣传公益广告标语210条、宣传短片和公益广告片2部、各类固话宣传设施85处。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先后在灵州广场、15 个社区、60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6家学校组织开展了以“一月一主题”的集宣传、服务、培训为一体“五进”宣传活动。
三是强化数字赋能,积极构建“互联网+监管”食药模式。打造“食安灵武”智慧监管系统,从“基础档案、监督检查、风险分级、明厨亮灶”等9个方面,对“主体档案数据对接、三小主体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3个模块进行了优化升级,实现操作环节可视化、监管方式信息化、社会监督透明化、加工流程规范化。截至目前,安装设备1175台,智能转码设备28台,配置移动执法终端100台,移动执法打印机25台。全市大中型餐饮单位“互联网+网络厨房”覆盖率达到95%,全市50家学校(托幼机构)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100%。利用食安灵武开展线上检查3697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