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武市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计”战略,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先手棋”,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8.3万亩,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筑牢“耕”基。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以点带面高位谋划。以实施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切入点,完成崇兴镇、梧桐树乡1.7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依托项目区建设,以点带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规划整治18个片区,总面积16.27万亩。平田整地13万亩、沟道清淤1120.7公里、清挖渠道1280.8公里、铺设管道133.7公里、整修田间道路160.1公里,完成机深翻16万亩、秋施肥11.5万亩、秸秆还田13.5万亩、增施有机肥11.5万亩,全力打造示范方精品工程,达到建设一片、见效一片、带动一片的目标要求。
二是坚持协同发力,统筹结合一体推进。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按照“1+1+5”创建目标,全域推动重点小镇、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全面完成长枣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临河镇旅游集散中心、上桥村、中北村等4个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和5个完整社区创建工作。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加快推进3个生态移民村厕所改造提升和400座农村户厕建设任务,积极推行“两次六分、四级联动”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扎实开展秋冬季村庄清洁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从“一处美”到“处处美”。统筹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坚持靶向发力,统筹农业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扎实做好治污、添绿、循环三篇文章,筑牢农业生态基底。全市农用残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分别达到88%、81%,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畜禽粪污染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三是坚持结果导向,上下联动抓好落实。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群众响应”工作机制,定任务、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间、定奖惩,做到一个规划抓到底,一个标准验到底,一个片区干到底。压实工作责任,发动广大机关干部和群众积极投身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迅速掀起大干快上、冲刺攻坚的工作热潮。严格落实“全过程督查、一周一通报、半月一评比”督查考核机制,量化考核指标,实化奖罚措施,以考核督查抓落实促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