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武市把科技创新赋能作为县域经济崛起的“金钥匙”,集聚创新要素,培育产业主体,探索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融合”发展新路径,为高质量发展“筑基垒台”。
一是构建人才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人才交流渠道,推动“人才”“技术”双向流动,帮助企业对接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进一步推进政、校、企产学研合作,推动兴源达、夏能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斌亚琦与天津工业大学,新澳农牧与宁夏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形成“企业+院校+科技团队+科研人员”的一条龙人才助力机制。出台灵武市“才俊兴灵”新政,设立5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实行市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机制,累计引进各类人才351人、团队42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二是强化创新链,瞄准产业发展制高点。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实施科技强市行动,出台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加大企业提升研发投入的支持引导力度,设立4000万元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构建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168家,搭建宁夏奶牛科技研究院、奶牛现代产业学院等创新平台34个。聚焦国内奶牛养殖业面临的良种匮乏与覆盖率低、重大动物疫病阻碍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以及产业发展共性关键问题,在国内首次实现奶牛体外生产胚胎批量繁育技术、体细胞克隆技术的突破,为选育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母牛和后备种公牛的提供了优质资源。深耕新型电能储能技术,在国能宁夏灵武发电有限公司建成国内第一个全容量“飞轮储能-火电联合调频”工程,也是全球飞轮储能单体功率最大、总储能最多的工程项目,《22MW/4.5MWh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研究与应用》成功入选中电联2023年度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技术改造示范案例,顺利通过国家工信部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成果鉴定,技术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截至目前,灵武市累计有效发明专利量215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24件。
三是紧盯产业链,推动构建产业生态圈。加快实施特色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增量产业提升“三大行动”,持续培育壮大千亿产业集群和百亿园区。把项目作为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有力支撑,统筹推动新能源与火力发电协同共进、与储能同步发展、与化石能源优化组合,华电200兆瓦、中环100兆瓦集中式光伏并网发电,年内新能源装机容量4000兆瓦、煤炭产能690万吨。依托现代高标准养殖基地,坚持以奶产业为引领,重点发展肉牛、肉羊、生猪、肉鸡等全产业链,推动养殖屠宰、精深加工、电商销售一体发展。充分发挥新澳羊绒、舜昌亚麻等头部企业链主作用,加快推进260吨精纺技改、3万锭亚麻湿纺印染、新中绒200万件针织衫智能化生产等项目,集梳线纺纱、织布染色、设计制作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初具规模。充分发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品牌效应,构建集综合服务、交易物流、回收利用、精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体系。